

详细介绍
27
2020
-
05
身负青囊 剑指远方——记我院内一科医生刘睿龙
发布时间:
2020-05-27 13:19
庚子年的第一天,437必赢会员中心内一科主治医师刘睿龙发了一条微信朋友圈:
“此时此刻坚强的守护,才是对亲人朋友最好的新年祝福!”
过年不能回家,对于医生来讲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,但对于2020年这个春节的刘睿龙来说,却与众不同。
与众不同来自新冠肺炎疫情——这场阻击战打响以来,刘睿龙在科室主任祝昕宇等共产党员带头请战、值班的感召下,请缨参战,义无反顾的冲上了抗疫一线。
与众不同来自于特殊家庭状况——夫妻二人都是医务工作者,两个孩子一个两岁半,一个半岁。
与众不同来自夫妻二人选择了工作——把患者生命放在首位,丈夫连续两个科室值班,30余天工作不回家,妻子克服重重困难,边工作边照顾孩子。
大家对他们夫妻二人赞赏有加,但用刘医生妻子王丹的话说,那段时间的状态,别人看不到更无法体会。
众所周知,疫情期间,医院发热门诊是发热病人最集中的地方,也是疫情防控的最前哨,危险隐患不言而喻。
对此,身为内科医生的刘睿龙不惧不退,全力以赴投入到抗击疫情战斗中。
“困难当然有,家里两个孩子太小,虽然有老人帮忙照看,但仍然需要帮手,我这参加发热门诊,所有的负担就都落在媳妇身上,内心有愧,但没办法,她也能理解,因为作为医务工作者的她也要承担一份工作,一份责任。”
说干就干,刘睿龙毫不含糊。
“知己知彼百战百胜,但对于未知的病毒,即使作为医生也要做好功课,”
刘睿龙对自己最初在发热门诊工作的经历记忆犹新——
“接到医院对发热门诊的安排部署后,我和同事们连夜学习熟悉新冠肺炎相关知识和预防感染的保护措施,制定合理的分诊流程和消毒制度,连续3次拟定发热门诊、发热留观病房和隔离病区调整方案,保障防控工作顺利进行。”
受疫情影响,很多上呼吸道感染合并发热、咳嗽的患者都来到发热门诊就诊,有时候一天几十人,有来自疫区武汉的,有接触过武汉人员的;有发烧的,也有没有症状担心的,针对这些患者的不同接触史及检查情况,刘睿龙和同事们都及时进行流行病学史询问,并结合检查结果做好分类处理,决不能漏诊一例新冠高危及疑似病例。
刘睿龙介绍说:“我们发热门诊早期实行二十四小时工作制,工作量大、时间长,防护程序复杂,我们每天按三级防护要求,穿防护服,戴N95口罩、护目镜、两层手套,穿着防护靴,一干就是24个小时,因为物资短缺,我们坐诊期间几乎不喝水、少吃饭,避免上厕所,时间一长,嗓子干痒痛,咽炎的症状全出来了。”
面对种种困难,刘睿龙毫不在意,加班加点,累了就在椅子上闭眼稍事休息。
大年三十早上,刘睿龙准时到发热门诊值班,就遇上一对从杭州经停北京返哈尔滨过春节的夫妻。
“他们来的时候,妻子发热38.1℃,并伴有头晕,丈夫也有咳嗽的症状,”
刘睿龙大夫通过询问病史,采血化验,拍肺CT,排除了这对夫妻新冠病毒感染。
“那个女生也就我这么大,很激动的样子,说他们七八年都没回家看望父母了,这次回来又赶上疫情,如果我们真有什么问题,父母家里人都会被隔离,我们罪莫大焉!”
刘睿龙说起这些,觉得很有成就感,虽然一天一夜值班接待了10多名发热患者,心里还是美滋滋的。
大年初二,刚刚在发热门诊战斗了一天一夜的刘睿龙马上回本科室值班,又是一天一夜……
“疫情来了,这是医生的常态,我身边的共产党员和同事们都是这样做的。”
刘睿龙谦逊地说。直到现在,发热门诊和科室值班兼顾的刘睿龙,连续几天不回家成了家常便饭,用他的话说,这是有史以来最忙碌的一个春天。
■ 图为刘睿龙、王丹夫妇的一双儿女
因为忙碌,他顾不上两岁半女儿和六个月大的儿子,但是他说——
“我是医务人员,穿上这身衣服,我就有责任和使命,大家都在战斗,谁都有困难,但只要医院需要我,我就时刻在岗。”
但把照顾两个孩子的任务都压在妻子身上,刘睿龙显得有些遗憾,他觉得怎么补偿都不为过——
“等我们战胜了疫情,我要带着媳妇孩子,找一个绿草如茵的山坡,我要送给媳妇一大捧鲜花,她为了家、为了我和两个孩子,付出的太多了!”
在发热门诊,无论是同事还是患者,都对刘睿龙做出“工作勤奋,态度真诚,敢于负责”的一致评价。大年初五中午,65岁的许大爷来医院发热门诊就诊,刘睿龙接待了他。
许大爷老伴年前去北京旅游,回来后出现发烧、咳嗽症状,自行在家吃药后症状略有缓解。
前一天晚上起大爷开始出现咳嗽症状后前来就诊。根据流行病学特征,许大爷具备新冠病毒感染的条件,刘睿龙马上按照相关流程为许大爷安排肺部CT和血常规检查,并全程陪同检查。
“如果许大爷确诊了,我就是他的密切接触者。”刘睿龙说,“但我的防护是到位的,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。”
许大爷最后排除了冠状病毒感染,但刘睿龙和大爷沟通,想把大娘请到医院进一步检测,以排除大娘的感染可能。
“这件事起初有点费劲,大爷倒是很理解,但大娘觉得我们没事儿找事儿,刚开始情绪很激动,说我们大夫看谁都像病人,甚至说医院就想着赚患者的钱。”
刘睿龙很无奈,“我跟她讲,谁也不愿意得病,但这个病毒传染性很强,虽然大爷排除了,但您老人家去过外地,危险程度更高一些,发现问题我们马上解决,如果没问题大家皆大欢喜,后来我都说‘如果你有困难我可以出钱’,反正说了有半个多小时,最后大娘总算理解了,当天下午来做了检查,排除了,也没让我掏钱,其实,只要沟通到位,患者还是能理解医生的良苦用心的。”
那天下班后,刘睿龙出了诊室发现大爷大娘还在外面没走,大爷走过来问他:“你是刚才看病的大夫吧,我看不清你的样子,但我记得你的眼睛,我们就没见过这么负责任的医生,我和老伴在这儿等你,就是为了当面跟你说一声谢谢!”
刘睿龙不但是第一个主动请战到发热门诊工作的内科医生,也是我院首批支援哈医大一院群力分院的医疗队队员。
打好行装,待命出发——
两天后,医院又接到驰援湖北的指令。刘睿龙又从支援哈医大一院群力分院医疗队抽调到驰援湖北医疗队,成为该医疗队两名预备队员之一。
准备完毕,待命出发——
4月13日,口岸城市绥芬河因为大量输入病例的增加急需增援,医院接到指令再次组建医疗队,刘睿龙被医院任命为医疗队队长,随时准备带队出征——
“或许,这是一种情结,不管是医生还是其他从业者,如果没为自己的事业拼过命,他的职业生涯是有缺憾的。”
刘睿龙说这些话的时候,眼神坚定,看上去还有些激动。
■ 图为内一科部分医护人员合影,后排左一为刘睿龙
“我是一名民盟盟员,随时准备着冲在第一线”。
医之大者,亦士亦侠;身负青囊,剑指远方。
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,我院有许多医护人员像刘睿龙大夫一样,积极响应医院党委的号召,坚守岗位、尽职尽责,站在了防控疫情的第一线,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放在心头、护在身后。
他们是疫情来袭时——
最美的逆行者
■ 注:文中“青囊”,指古代医家存放医书的布袋。这里借指医德、医术。
关键词:
上一页
下一页
上一页
下一页


相关文件